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是一种利用滤网直接拦截水中的杂质,并通过自动化装置实现滤网自清洗,从而降低水质浊度、净化水质的设备。它能在不间断供水的情况下,持续过滤并自动清除滤网上的杂质,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。
其工作原理:当水流经过过滤器时,水中的杂质被滤网拦截在滤网表面。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,滤网表面的杂质逐渐增多,导致过滤器进出口的压差增大。当压差达到预设值时,压差开关会发出信号,控制系统自动启动清洗程序。清洗时,电动排污阀打开,同时清洗电机带动清洗刷转动,刷洗滤网表面,被刷洗下来的杂质随水流通过排污阀排出过滤器,清洗完成后,系统自动恢复到过滤状态。
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的安装需要综合考虑设备性能、管道布局、水质条件及维护便利性,以下是关键安装技巧和注意事项:
一、安装前准备
确认设备参数
根据系统流量、压力、温度、介质性质(如颗粒大小、腐蚀性)选择合适型号,确保过滤精度、处理能力与需求匹配。
检查设备铭牌参数(如最大工作压力、进出口口径、电源要求等)。
现场条件确认
空间要求:预留足够空间用于设备安装、维修(如滤芯更换、排污口清理),周围至少保留0.5~1米净空。
管路匹配:进出口管道口径需与过滤器法兰或螺纹接口一致,避免变径过大导致阻力增加。
电源与控制:确认电源电压、频率符合设备要求,并预留自动控制系统的接线位置(如PLC、传感器信号线)。
清洁管道系统
安装前彻d清理管道内的焊渣、铁锈、杂物,防止s次运行时堵塞过滤器或损伤密封件。
二、安装方向与位置
流向正确
箭头标识:严格按过滤器进出口的箭头方向安装,确保水流方向与滤芯过滤方向一致(通常从外向内或内向外,依型号而定)。
错误后果:反向安装会导致滤芯损坏、过滤失效或设备故障。
位置选择
水平安装:优先选择水平安装,确保排污口朝下,便于污物排出;若必须垂直安装,需在排污管上加装逆止阀,防止污物倒流。
避开高温/振动源:远离泵、换热器等设备,减少振动和热应力对过滤器的影响。
便于维护: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(如检修平台或地面层),避免高空作业。
三、管路连接与密封
法兰或螺纹连接
对中调整:确保进出口法兰与管道法兰平行且同心,避免受力不均导致密封泄漏或设备变形。
螺栓紧固:均匀拧紧法兰螺栓,采用对角线方式分步紧固,防止应力集中。
螺纹接口:缠绕生料带或使用密封胶,避免螺纹泄漏。
密封件检查
更换老化或损坏的密封垫片(如PTFE、硅胶垫),确保密封性。
涂抹适量密封胶(如厌氧胶)增强法兰密封,但避免过量导致堵塞。
旁通管路设置
安装旁通阀或管道,以便在过滤器检修时维持系统连续运行。
旁通管径需与过滤器进出口一致或略小,避免短路导致过滤失效。
四、排污与清洗系统
排污管配置
排污口接至排水地沟或废液收集箱,管径需≥过滤器排污口直径,并设置固定支架。
排污管底部安装阀门(如球阀、蝶阀),便于手动控制排污。
清洗水源与压力
接入清洁水源(如自来水、软化水),压力需满足设备要求(通常0.2~0.6MPa)。
加装过滤器(如前置Y型过滤器),防止清洗水中杂质堵塞设备。
自动控制调试
设置压差触发值(如0.05~0.1MPa),确保过滤器在堵塞前自动启动清洗。
测试时间控制器、电动阀、传感器联动功能,确保清洗流程正常。
五、调试与试运行
初始启动
缓慢开启进口阀门,排除过滤器内空气,避免冲击损坏滤芯。
检查有无泄漏,确认排污阀关闭状态。
压差监测
运行初期记录进出口压差,对比设计值,判断滤芯是否正常工作。
若压差上升过快,可能是滤芯堵塞或安装错误,需停机检查。
自动清洗测试
人为制造压差触发条件(如关闭部分出口阀门),观察是否自动启动清洗程序。
检查清洗周期、排污时间、复位状态是否符合设定。
六、常见注意事项
避免逆向压力
系统停机时需关闭出口阀,防止水锤效应或反向压力破坏滤芯。
冬季防冻措施
在寒冷地区,停机后排空过滤器内积水,或加装保温伴热装置。
定期维护
检查滤芯磨损情况,定期更换(如每6~12个月,视水质而定)。
清理排污口、传感器探头,确保无结垢或堵塞。
化学兼容性
若介质含腐蚀性物质(如酸、碱、盐),选择耐腐蚀材质(如不锈钢316L、PVDF)。
